Couverture de EP.005 深入宜蘭風土:水土交織形塑的蘭陽故事與智慧

EP.005 深入宜蘭風土:水土交織形塑的蘭陽故事與智慧

EP.005 深入宜蘭風土:水土交織形塑的蘭陽故事與智慧

Écouter gratuitement

Voir les détails

À propos de cette écoute

蘭陽心象-一幅由水與土交織的畫卷 序章:蘭陽心象-一幅由水與土交織的畫卷 當旅人循著北宜公路蜿蜒而上,穿越雪山山脈的蒼翠,必然會經歷一段令人屏息的地理展演。這便是著名的「九彎十八拐」,一段幾近垂直的陡降,將海拔近千公尺的山脊,驟然傾瀉至海拔僅數百公尺的平原邊緣 。每一次轉彎,視線都在山壁與谷地間切換,直到最後一個彎道豁然開朗,一片廣袤無垠的綠色三角洲,如上帝遺落的翡翠,靜臥在群山與大洋之間。這,就是蘭陽平原。 這片約330平方公里的土地,三面為雪山與中央山脈所環抱,僅在東北方敞開胸懷,迎向浩瀚的太平洋 。遠方的海平線上,龜山島以其永恆不變的姿態,靜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。它不僅是地理上的座標,更是蘭陽子民心中一座文化與氣象的燈塔,島嶼上空的雲霧變幻,預示著天候的陰晴,牽動著農漁的作息 。 這幅初見的景象,已然預示了宜蘭風土的全部母題。那無所不在的水氣,時而化為纏綿的細雨,時而匯成豐沛的湧泉,滋養著土地,也塑造了人們的性格與生活方式。那獨特的聚落景觀,農舍如棋子般散落在水田之間,講述著一段人與水和諧共存的歷史 。更深處,是層層疊疊的記憶,從最早在這片土地上建立家園的噶瑪蘭族,到後來渡海而來的漢人拓墾者,他們的故事,都已深刻地烙印在這片由水與土共同織就的畫卷之上 。從山巔俯瞰的這一眼,不僅是視覺的震撼,更是一場歷史與地理的交會。這條險峻的山路,曾是隔絕內外的天險,守護著噶瑪蘭人數百年的安寧 ;而今,旅人輕易的穿越,本身就是一場對歷史邊界的跨越。蘭陽平原的風土故事,便從這場壯闊的地理揭幕開始。 第一章:滄海桑田-蘭陽平原的塑造之力 蘭陽平原的誕生,是一部交織著巨大地質力量與全球氣候變遷的宏大史詩。傳統的地理學解釋,常將其簡化為一個由蘭陽溪沖積而成的扇形平原 。然而,當我們深入探究其地貌細節時,一系列科學謎團便浮現出來,挑戰著這個看似簡單的答案。平原並非典型的扇形,而是呈現一個指向太平洋的等腰三角形;其西緣緊貼雪山山脈,形成一道異常陡峭的崖坡,暗示著斷層的存在,卻又缺乏明確的地質證據 。更令人費解的是,作為主角的蘭陽溪,水質清澈,含沙量遠低於台灣西部的河流,似乎不具備獨力搬運如此巨量沉積物、填海造陸的能力 。 解答這些謎團的鑰匙,隱藏在更深邃的地質時間與更宏大的板塊動力學之中。蘭陽平原的真實身分,是一個因板塊運動而形成的沉陷盆地。此處正位於沖繩海槽向西擴張的末端,巨大的張裂力量使得此處的地殼向下「撓曲」或陷落,形成了一個如同大碗般的凹陷構造 。這個巨大的「碗」,為後續的沉積作用提供了完美的舞台。 這場地質大戲的劇本,由末次冰河期以來的全球海水面變化所主導: 大約在兩萬年前,正值末次冰期鼎盛之時,全球海平面遠低於今日。此時,劇烈的板塊活動與斷層破裂,將大量的古沖積扇礫石與粗砂沉積物,填充到這個初生的盆地之內,奠定了平原深厚的基底 。 時間推移至大約8000年前,冰河期結束,全球冰川融化,海水面急劇上升。洶湧的海水長驅直入,將整個蘭陽平原徹底淹沒,形成一個深邃的海灣。當時的海岸線,退縮至今日平原最西側的山麓地帶,古老的沖積扇也被迫退回山邊,平原的底層,覆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海相沉積物 。 到了約6000年前,海水面趨於穩定。此時,蘭陽溪與平原周遭的諸多河流,挾帶著從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沖刷而下的泥沙,開始了漫長的填海造陸過程。由於平原周圍山勢陡峭,物源供應充足,堆積作用極為迅速,海岸線以驚人的速度向東方推進 。 從3000年前至今,伴隨著一次快速的海退,海平面下降,為河流提供了更強的下切與堆積能量。新的沖積扇在舊的三角洲之上再次發育、延展,最終塑造出我們今日所見的,由數個大小不一的沖積扇(如頭城、礁溪、蘭陽溪、羅東溪等沖積扇)所共同構成的複合式平原景觀 。 因此,蘭陽平原並非單一力量的產物,而是地質史上三股巨大力量——板塊張裂造成的「沉陷」、河流帶來的「堆積」、以及冰河期引發的「海進海退」——相互拮抗與協作的動態結果。這片看似平靜安穩的土地,其本質是建立在永恆的變動之上。這段滄海桑田的深刻記憶,不僅解釋了平原獨特的三角形狀與地質構成,...
Les membres Amazon Prime bénéficient automatiquement de 2 livres audio offerts chez Audible.

Vous êtes membre Amazon Prime ?

Bénéficiez automatiquement de 2 livres audio offerts.
Bonne écoute !
    Aucun commentaire pour le moment